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
近年来,“楼宇经济”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中是个高频词,在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稀缺的现代化城市,有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,向城市空间要效益,是未来城市经济的基本走向,也是楼宇经济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的重要使命。
大力发展楼宇经济,各城各区都有自己的考量。作为多年来青岛首次出台的楼宇经济领域纲领性文件,日前印发实施的《青岛市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“《行动方案》”)明确“到2025年,楼宇经济实现规模、质量、效益、业态同步提升,纳税亿元以上楼宇总量达到130座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楼宇经济的发展,催生出越来越多的“亿元楼”,作为单体税收过亿元商务楼宇,“亿元楼”被誉为城市的“垂直商业街”,反映的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、财富聚集水平。放眼全国,“亿元楼”的楼宇经济发展目标,从未像现在这样,高密度地被纳入地方发展目标中。一栋楼可以窥见一座城,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下,培育一批“亿元楼”能否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?
楼宇经济被高密度纳入地方发展目标
对于许多城市来说,发力楼宇经济是转型之举,更是发展的“倒逼”: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崛起,挤压着“二产”的发展空间,作为一种集约化的经济形态,楼宇经济能够有效突破土地资源要素的限制,对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、优化调整地区产业结构、提升地区经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。
我国楼宇经济的历史并不算长,资料显示,国内楼宇经济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,最早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“星星之火”,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又逐渐在杭州、重庆、成都、天津、青岛等城市呈现“星火燎原”之势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楼宇经济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2017年,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楼宇经济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,楼宇经济正式进入国家视野。2020年,由成都牵头研制申报的中国楼宇经济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,不仅填补了国内楼宇经济标准的空白,解决楼宇经济行业标准化、规范性不够等问题,也充分发挥了成都楼宇经济标杆示范城市的引领效应。2021年国内楼宇经济翻开历史新页,国家标准《楼宇经济术语》(GB/T 39066-2020)实施,使中国“楼宇经济”有了统一的术语标准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与此同时,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楼宇经济发展模式,每隔一段时间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,不仅标记了城市天际线,更是我国楼宇经济发展的见证。无论是上海陆家嘴金融城,还是深圳经济的心脏地带福田CBD,或是苏州金鸡湖畔依水而立的城市楼宇,无不是一座城市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的象征。
大力发展楼宇经济,各城各区都有自己的考量,关于楼宇经济的推进方案和支持举措,也在紧锣密鼓的发布。杭州是较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市,也是继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之后第五个“中国楼宇经济样板城市”,但前几年杭州楼宇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减弱。去年,也是在时隔八年后,“楼宇经济”重现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,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楼均论英雄”,积极发展楼宇经济,大力培育税收亿元楼宇。
去年以来,苏州着手打造产业楼宇品牌,出台《关于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推出10条支持举措。在今年苏州楼宇经济春季推进会上,《关于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》正式发布, 同时,苏州上线“苏城产业楼宇通”数据平台,增强楼宇经济对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楼宇经济承载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之变,在发展质效上走在前的城市,无一不是楼宇经济的优等生。2022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公布的2022中国楼宇(总部经济)标杆城区30强名单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、青岛、南京等城市,携各自“尖子生”城区出现在榜单中。
瞄准“亿元楼宇”,发力总部经济
楼宇经济的发展,催生出越来越多的“亿元楼”,“亿元楼”指的是单体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,聚集的是以金融、科技、大型以及跨国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,它是考量区域新型高端要素资源和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杆。
表面看“亿元楼”是一组税收数字,背后实则承载着产业集约发展的动力和地方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效。
论“亿元楼”,深圳是领军城市,在福田CBD,2021年纳税超过亿元的楼宇数量达到125栋,位列全国各城区第一。以深圳招商银行大厦为例,这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大厦,2021年创造的税收高达298亿元,每平方米创税24.83万元,创税能力相当于福田区地均税收的107倍,全深圳市地均税收的473倍。
作为广州唯一的GDP“六千亿”区,林立的高楼是天河区最具活力的风景,也是一片财富奔涌的象征。截至去年8月底,在天河区124座甲级写字楼中,“亿元楼”就有90栋,吸引了17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地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,一栋栋产生更高GDP、更多税收的经济“高产田”,不仅代表着城市的“面子”,刷新着城市的天际线,更代表了城市的“里子”,成为互联网、信息咨询、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。这其中,要数头部企业、总部企业进驻带来产业集聚,形成的“生态雨林”功不可没。
在苏州最繁华的金鸡湖边,早在2020年就涌现出34幢税收超亿元的高端楼宇,吸引近200家高端专业服务机构、50家全国百强机构、46家总部类企业入驻,恒力集团全球运营总部、苹果全球研发中心、字节跳动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、总部企业在这里汇聚。
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以科技创新、金融服务为主导,聚集了大型金融机构及总部企业40余家,科技金融机构200余家,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,展示了济南东部新城地标商务的强大吸附力。位于其中的人工智能大厦,一栋大厦聚集了26家重点企业,产业规模超20亿元,年税收过亿元。
发展楼宇经济,各地都在“因地制宜”,但借力楼宇经济发力总部经济,把每一块产业空间都种成经济“高产田”,是许多城市的共同发力方向。
青岛市市南区、崂山区走在前
在2022中国楼宇(总部经济)标杆城区30强名单中,青岛共有两地入选,分别是市南区和崂山区,一个是省内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区,一个则是楼宇经济的“后起之秀”。
作为省内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区,市南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曾一度达到26座,后因企业迁移等原因,亿元楼曾降至18座。如果说楼宇经济起步较早,发展较快是市南区的传统优势项,那么在楼宇经济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,楼宇老化、产权分散、运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则是市南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面对这一下降趋势,市南区及时反思,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,实施老旧商务楼宇和闲置厂房改造升级,做好存量文章。市南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,2022年,市南区单体税收过亿元楼宇数量延续了上一年回升的势头,并将超过多年前曾到达过的“高峰”26座,实现27座“亿元楼”目标。今年,市南区大力实施楼宇提升和产业导入工程,并将这一目标细化——完成老旧楼宇改造15座,培育特色楼宇10座,新增亿元楼宇2座,实现楼宇经济全面提效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作为楼宇经济的“后起之秀”,2016年崂山区“亿元楼”数量是11座,2020年增长至26座,其中“十亿元楼”3座。2021年是崂山区楼宇经济提升的跨越之年,“亿元楼”达到35座,其中包括上实中心T3、海尔云谷·中心大楼、光大理财大厦等7座“十亿元楼”,位居全青岛市第一。
金融与科技是崂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看点,也是崂山区培育楼宇经济的两大核心。作为青岛市金融总部聚集地的上实中心,汇聚了光大理财、陆家嘴国际信托、鲁花金融为代表的全国总部以及包括世界500强驻青机构、上市公司区域总部在内的500余家优质企业。青岛国际创新园则是青岛目前体量最大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科技园区,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、山东产业研究院、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、歌尔微电子、蓝海股权等一大批头部企业这里集聚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,作为全国百强县的胶州和平度两个县级市涌现两栋“亿元楼”,分别是胶州三里河创业孵化基地和由平度控股负责的胶东半岛·领创中心,这也意味着,青岛的县域经济发展正在找准突破口和机遇,通过“楼宇经济”推动经济结构转型,吸引着众多企业聚集。